重生第一权臣_分卷阅读_75(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那下人两股战战:“都是,都是高大人说的,奴才只是个传话的……”
  李景若深吸了一口气,把账本翻到最后一页,最后记得数目是三十七两银子。李景若磨了磨牙,拿起笔蘸了墨贴上一项,往账本上加了三两银子,名目写的是“观赏费”,又往总数上改了几笔,成了四十两银子。
  然后李景若把账本丢回传话的那人身上,翘着二郎腿道:“回去把账本交给高大人吧。如今天气暖了,狐裘大衣不必买了,四十两银子我正巧不知该怎么花呢。”
  那下人莫名其妙,但李景若让他走,他立刻松了口气,捧着账本走了。
  没过多久,高展明亲自找上门来了。
  李景若打开门,瞧见是高展明,绽出一脸笑容,风度翩翩地侧身让开一条路:“夫人今日终于有空来看我,真是受宠若惊啊。”
  高展明走进房里,径自找个处位置坐下。
  李景若到他对面坐下。
  高展明深吸了一口气,又轻轻叹了出来:“耀然,你究竟想做什么?”
  李景若舔了舔嘴唇:“你……应当已明白了。”
  高展明摇了摇头,道:“又是叫我自己明白。这是你从小养成的习惯吗?有什么话,绝不直说,你想要什么,就等着别人亲自给你送上门来?果然是皇族出来的大少爷,心思比别人深得多。”
  李景若微微皱了下眉头,旋即舒展开:“你是想听我亲口说?”
  高展明抬手:“免了。”他本想先把撇清关系的话说明白,可临了又忍不住问道:“为什么?”
  李景若叹了口气,手指甲轻轻刮搔着桌沿:“我若说一见钟情,你肯信吗?”
  高展明蹙眉。他和李景若第一次相见是前年端午高华崇的龙舟上,的确李景若一见他就显得对他颇有兴趣,从船上作诗的时候开始,到后来的聚会、香山上做赋,每每都有意拿话捧他。不过李景若是什么身份?他是什么身份?李景若是个心思沉的,他的出身就够人多看两眼,他又与那些纨绔子弟表现的格格不入,李景若有心试探他,也是情理之中的。就打到了嘉州府之后,李景若那些小心思才渐渐露了出来,一步步朝他靠近,先是拿话逗他,后来又让他习惯了夫人的称呼的,再后来又弄出个四十两银子的赌注……他们两个在一个屋檐下住了半年,若说日久生情也不是没可能,不过以李景若那个性子,他当真做得出这样的事?更何况,他说什么一见钟情!
  李景若道:“你也别把我想得太深了,我又没有三头六臂,也就是个七情六欲缠身的凡人,还不许我喜欢长得好看的么?”
  高展明听他居然把这样一番话说的义正言辞,简直哑口无言。
  过了一会儿,高展明道:“李都督,你只想要个能给你办事的人,不必兜那么大个圈子。你是个明主,能人自然愿意跟着你。我也需要个知人善任的长官能给我施展抱负的机会,我们两个人的目的是一致的。因此,你有话大可明说,用不着弄出这些有的没有的事来。”来这里之前,他已经想过了。襄城永王,是个不错的靠山,假若能攀上这根高枝,日后不管是高家继续稳霸朝堂还是赵家上位,只要李姓还是皇族,就没有人敢轻易动襄城永王。如果李景若赏识他,给他在襄城历练的机会,无疑是个好去处。
  李景若用一种看怪物的眼神看着他,过了一会儿,失笑摇头:“你竟是这样以为的……罢了罢了,我承认,你有些话说的不错,我做了一些事,不过是想看看你有没有资格站在我身边。现在,我也给你个机会,让你看看,我够不够资格睡在你的床边!”
  高展明:“……”为什么觉得这句话有哪里不对?
  李景若道:“我知道你想要什么。”他放下二郎腿,直起身子,笑咪咪地凑上前:“你只管放手去做。我——可以给你你想要的一切!只要你想要的,就自己来拿!”
  第七十六章 创业
  因为李景若的事,高展明颇有些生气。他不想再把精力浪费在跟李景若勾心斗角上,恰巧朝廷给嘉州的拨款也到了,于是高展明便放开手脚,打算大干一番。
  虽然蝗虫的灾害控制住了,但是嘉州府毕竟有两年饱受蝗灾的侵害,民间穷困,物资匮乏,需要一段时间来安民养生。
  高展明便将注意力全部放到了这些事情上。
  高展明第一件着手操办的事情是开了学堂、孤儿堂和医疗堂。
  由于之前的饥荒,很多人家养不起新生的孩子,便将婴幼儿丢弃街头。一两年的时间里,嘉州府多了很多弃婴,官府不能眼睁睁看着被抛弃的孩童饿死,就命官吏和富户收养,但是许多官吏养不起被抛弃的婴儿,富户也未必肯收,高展明就主张开办了孤儿堂,集中收养父母双亡或被抛弃的婴幼儿,若有那无子的百姓想要收养,在官府进行登记和确保之后才可将孩子领走。这些弃婴孤儿被养大后需学艺或做几年徭役为官府抵债,之后便可获得干净出身,若有那极有才干的,也可用其他方式抵除徭役。
  医疗堂也是由官府出资,聘请民间医师,集中为百姓治病。因为灾荒,百姓困窘,生了病无钱治疗,很多人扛过了饥荒时期,却因为小伤小病未及时医治酿成大患而丢了性命。为了改善这种情况,高展明才着手创办了官医堂,召集民间有医术的大夫,只好能通过考核,在官医堂中给人治病,不仅可以获得酬劳,还设立了专门的官职给这些人,令他们提高地位。原本民间有很多赤脚医师,这些人里有有真才实学的,也有沽名钓誉骗钱的,而且价格十分混乱,老百姓不知哪些人是真正能治病救命的,往往花了银子还被庸医延误了良机害了性命。而官府中原本也有医疗机构,但是这些医师职位官僚和士兵看病,人手太少,百姓等闲也请不起。医疗堂一设置,大量民间医师涌入,经过考核,有真本事的留下,看病的价格也定了下来,而不是由赤脚医师们随意定价,老百姓也放心。
  至于书院,官府出资聘请教书人员,民间凡是有参加徭役或是从军人员的人家可以获得一个免费入学读书的名额,如此一来,一些穷苦的百姓也有机会读书了。高展明若有闲暇的时间,就亲自去学府授课传道。为了能获得这些公益的名额,积极参加徭役军役,前几年一直令官府头痛的逃役之事也得到了解决。
  这几项设施的建立,还有另外一个好处。过了春忙的季节,老百姓闲暇无事,新年的收成还要等上几个月,手中的积蓄又都已消耗完,很多穷苦人家吃饭都成了问题,官府不可能再凭空放粮,创办几处堂府,需要大量人手,于是老百姓们涌入学堂、孤儿所,既有活干,又可以领钱,民生大计暂时得到解决。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