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福晋闹和离日常(清穿) 第174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知道走了多久,康熙一脚迈上最后一阶台阶,他转身看向台阶下,老一辈的皇室宗亲没几个了,站在下面的都是新一代的爱新觉罗子孙,一个个二十来岁的年纪,风华正茂。
  康熙侧头看看距他几步之远的儿子们,老迈的康熙还是不能理解四儿子今日的安排:“都进去祭祖?”
  除了老大在福建海军,老八在红河港来不了之外,老五胤祺、老七胤祐、老九胤禟夫妻、老十胤俄、十二胤裪、十三胤祥、十四胤祯,连四个年满二十的皇子十六、十七、十八三个都在,只有他最年幼的皇子胤祎今年十一岁,跟着他的侄子们站在台阶下。
  “大清有今日海晏河清的模样,都是兄弟们和九弟妹齐心努力的结果,祭祖这样的大事,兄弟们和九弟妹自然要参与。”
  老态龙钟的康熙看向九儿媳,叶菁菁笑着回视他。
  这八年以来,她的菁华大学培养出许多人才,加起来有近两千余人,这些人中,一小部分有天赋的人留在菁华大学做研究,超过一半的人去了菁华钢铁厂、菁华船厂工作,另外有四五百人进入朝廷办事,从最基层到中央,到处都有菁华大学的学子,男女都有。
  菁华校报、大清报都在她影响之下,把控舆论的过程中,她把她的影响力植入到大清的方方面面。
  这八年是康熙老去的八年,却是她叶菁菁崛起的八年。
  如今,她在朝廷内的地位,就算是雍正都不能轻易撼动,何况是身为太上皇的康熙,叶菁菁自然不怕他了。
  “皇阿玛,吉时到了,儿子扶您进去吧。”
  康熙无声叹息,慢慢走进天坛,一身吉服的叶菁菁走在一众亲王当中尤为显眼。
  固伦恪靖公主被雍正从归化城请来,她站在台阶下,看着九弟妹一步一台阶地走上顶端,走进象征着皇权威严的天坛,她忍不住激动地红了眼眶。
  大清报如今的副主编之一,和硕醇亲王胤祐的儿子弘曙,拿着手里的笔赶紧记下:雍正九年清明,太上皇、皇上领皇叔们,及菁华亲王、菁华大学士、菁华大学校长、大清报主理、瑞亲王福晋董鄂菁菁,进天坛祭拜天地。
  弘昱瞥了眼弘曙的记载,一个没忍住笑出了声。
  旁边其他堂兄弟都伸长了脑袋偷看,弘晖看了之后扑哧一声,弘盼、弘昀两兄弟对此不发表意见,只有勇亲王胤祯的儿子弘春表示了自己的不满。
  “弘曙哥,你这么记录真的行?咱们这些兄弟的阿玛就不说了,你亲阿玛,我七伯,名字就隐藏在’皇叔们‘三个字中?”
  “你对九婶也太好了吧,你可真行,这么多封号,九婶自己都没你记得清楚。”
  永乐偷偷溜过来,看了眼弘曙哥记了啥,看完后顿时也笑了:“弘曙哥,上月我额娘获封菁华亲王才上了报纸,这月又上报纸,你不怕大清百姓看着烦了?”
  上月蒸汽火车研发成功,雍正封赏了参与蒸汽火车研发的所有人,叶菁菁这个一力推动这个项目的菁华大学获封亲王爵位,和瑞亲王的爵位一样,都是世袭罔替,可以传给后代的铁帽子王。
  弘曙一副你不懂的表情:“咱们皇室里,如今除了四伯最受百姓爱戴之外,第二就要数九婶,百姓巴不得月月都能瞧见九婶的消息。”
  弘晟这位菁华大学《海外报》的主编赞同地点点头:“咱们《海外报》,报道的都是海外诸国的新鲜事,跟九婶根本毫不相关,每月收到全国各地百姓寄来的信件中,依然有许多人提到九婶。”
  弘晖笑道:“永乐,九婶这般受百姓爱戴,你说等你承袭菁华亲王爵位的时候压力该多大呀!”
  “我没啥压力,菁华大学都是我额娘创下的,我额娘说,我安生当好二代,把菁华大学传下去就行了。”
  弘时羡慕了:“还是九婶好,不像我皇阿玛整日训斥我,说我不上进,怎么还没大学毕业。”
  弘时是雍正的四儿子,前头大哥弘晖、二哥弘盼、三哥弘昀都是雍正二年一次就考上了菁华大学,四年后顺顺当当毕业。
  弘时比前头三个哥哥小几岁,轮到送他去考菁华大学时,前年愣是没考上,把雍正气得够呛,骂弘时丢了他的脸。灰头土脸的弘时努力了一年,去年九月总算考上了菁华大学,他才读了半年,他皇阿玛就催他早些毕业,说朝廷缺人干活儿。
  弘时无语,前头他的哥哥们,加上叔伯家二十多个堂哥,这么多牛马还不够皇阿玛使唤的?他今年才十三,都还未大婚,怎么就轮到他干活了?
  永乐安慰弘时:“四伯就是这样的性子,今早在天坛外面碰到我时,也催我了。对了,也催弘年和弘希了。”
  弘年和弘希是永乐的弟弟,他们俩是双胞胎,雍正二年十二月出生,今年也才七岁,如今还在菁华小学跟弘历一块儿混着呢。由此可见四伯有多丧心病狂。
  弘时叹气,他皇阿玛自己爱干活,他不爱干活儿呀,他只想跟二哥弘盼一起在家养病休息。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