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1 / 2)
夏荷想,既是王爷的事,莫非和传言有关,难不成是真的?
果然无风不起浪。
迟砚一走,楚沂就回正院了。
这样的信若是以往总归要烧掉,可如今却舍不得烧,楚沂让丫鬟准备笔墨,写了一封信,问萧秉承可安好,不管能不能寄过去,问问也好,时间来得及就回信。
也省着楚沂担心。
写完信装好,明日一早再送走。
弄好这些,楚沂才拆头发换衣服,可躺在床上,却有些睡不着了。记得支持
这样大的事儿,就算性子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恐怕也没有办法当作无事发生。
想想最开始被赐婚时,楚沂是不愿的。
不过是因为圣旨不可违抗。
她觉得无端被牵扯到皇位之争中,被萧秉承拿着做了挡箭牌,后来成婚仓促至极,盛京城也少有几个女子尚未及笄就成婚了。
成婚之后就来了永城,来永城其实也不是很情愿,她心里惦念严氏,惦念嫂嫂,惦念侄女,记挂着两位姐姐和自己的闺中密友,可成婚一年多一次都没见过。
什么回娘家,什么省亲,从来都没有过。
若说一点都不抱怨,那是假的。她和家人情分深,若能离得近,谁愿意远嫁。成王府宅子大是大,可却也空,衣食住行的确是没短过什么,可是楚沂没嫁人时也没为这些发过愁。
原本就不用受这些委屈的。
如今能回盛京了,楚沂自是开心,更何况,萧秉承做皇上,她也想做皇后。
第一百五十一章
一晚上楚沂都没怎么睡, 好在平日睡得足,虽然熬了一晚上,但依旧精神。
而成王府依旧是按照楚沂昨日的吩咐, 不许私下议论,府上下人要少出门。
但夏荷等人觉得,这事九成是真的。虽说如今跟关了禁足没什么区别, 可是个个脸上都带笑,瞧着欢欢喜喜, 一点都没有被禁足的惶恐。
至于何时回盛京, 她们也没想过, 就光顾着高兴了, 反正到时王妃自会吩咐,若是回京, 这边大概也不会留人了。
想想当初楚沂出嫁时, 还问过院里丫鬟们的意思, 到底是跟着去成王府还是留在楚国公府, 也算是各有抉择, 两个留在了国公府, 估计这会子都嫁人了。
贴身伺候的四个跟着楚沂, 云夏姐姐留在盛京打点生意,名字带夏字的, 算上大厨房的夏蝉, 有四人。
这才两年不到, 就显出跟楚沂出来的好处了。
虽说也是背井离乡, 可几个丫鬟月钱赏钱从没少过, 她们都是自小跟在王妃身边,情分不同别人, 若日后到了嫁人的年纪,估计也有好亲事和丰厚的嫁妆。
皇后身边的宫女出嫁,想想都
当然也不是说留在府中的丫鬟不好,毕竟能顾着家中,不比她们许久未见亲了。
这些事她们几个心知肚明就够了,留夏又把下头人全都敲打了一遍,一直到二月下旬,城内城外消息都传得沸沸扬扬了,老百姓一边议论先帝薨逝,一边说新帝就是永城成王爷。
而成王府依旧安稳,不动如山,还真有几分天子之象。
不仅百姓议论,为官者也在议论,且想得更多。 ↑返回顶部↑
果然无风不起浪。
迟砚一走,楚沂就回正院了。
这样的信若是以往总归要烧掉,可如今却舍不得烧,楚沂让丫鬟准备笔墨,写了一封信,问萧秉承可安好,不管能不能寄过去,问问也好,时间来得及就回信。
也省着楚沂担心。
写完信装好,明日一早再送走。
弄好这些,楚沂才拆头发换衣服,可躺在床上,却有些睡不着了。记得支持
这样大的事儿,就算性子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恐怕也没有办法当作无事发生。
想想最开始被赐婚时,楚沂是不愿的。
不过是因为圣旨不可违抗。
她觉得无端被牵扯到皇位之争中,被萧秉承拿着做了挡箭牌,后来成婚仓促至极,盛京城也少有几个女子尚未及笄就成婚了。
成婚之后就来了永城,来永城其实也不是很情愿,她心里惦念严氏,惦念嫂嫂,惦念侄女,记挂着两位姐姐和自己的闺中密友,可成婚一年多一次都没见过。
什么回娘家,什么省亲,从来都没有过。
若说一点都不抱怨,那是假的。她和家人情分深,若能离得近,谁愿意远嫁。成王府宅子大是大,可却也空,衣食住行的确是没短过什么,可是楚沂没嫁人时也没为这些发过愁。
原本就不用受这些委屈的。
如今能回盛京了,楚沂自是开心,更何况,萧秉承做皇上,她也想做皇后。
第一百五十一章
一晚上楚沂都没怎么睡, 好在平日睡得足,虽然熬了一晚上,但依旧精神。
而成王府依旧是按照楚沂昨日的吩咐, 不许私下议论,府上下人要少出门。
但夏荷等人觉得,这事九成是真的。虽说如今跟关了禁足没什么区别, 可是个个脸上都带笑,瞧着欢欢喜喜, 一点都没有被禁足的惶恐。
至于何时回盛京, 她们也没想过, 就光顾着高兴了, 反正到时王妃自会吩咐,若是回京, 这边大概也不会留人了。
想想当初楚沂出嫁时, 还问过院里丫鬟们的意思, 到底是跟着去成王府还是留在楚国公府, 也算是各有抉择, 两个留在了国公府, 估计这会子都嫁人了。
贴身伺候的四个跟着楚沂, 云夏姐姐留在盛京打点生意,名字带夏字的, 算上大厨房的夏蝉, 有四人。
这才两年不到, 就显出跟楚沂出来的好处了。
虽说也是背井离乡, 可几个丫鬟月钱赏钱从没少过, 她们都是自小跟在王妃身边,情分不同别人, 若日后到了嫁人的年纪,估计也有好亲事和丰厚的嫁妆。
皇后身边的宫女出嫁,想想都
当然也不是说留在府中的丫鬟不好,毕竟能顾着家中,不比她们许久未见亲了。
这些事她们几个心知肚明就够了,留夏又把下头人全都敲打了一遍,一直到二月下旬,城内城外消息都传得沸沸扬扬了,老百姓一边议论先帝薨逝,一边说新帝就是永城成王爷。
而成王府依旧安稳,不动如山,还真有几分天子之象。
不仅百姓议论,为官者也在议论,且想得更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