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节(3 / 4)
凤宁笑着说:“咱们是老同事,叫凤总生分了,叫我凤宁就行。”
“我原以为你会记我们的仇,没想到你的度量这么大,是我小人之心了。”吴建军说。
凤宁笑笑:“我当初离开灯笼厂,也不是对你们有意见,只是觉得厂里的制度不公平,太打击人的积极性,所以才走的。你们现在愿意出来,我是很支持的。”
“你说的是对的,大锅饭很难吃,浑水摸鱼的人太多了。”吴建军说,“谢谢你,凤总,希望以后会有更多合作的机会,那我先回去了。”
凤宁没想到,继自己之后,第一个出来单干的人是吴建军,她本以为会是吴昌德,看来吴昌德还是老了,缺乏年轻人的胆色和闯劲了。
今年公司工人多,准备时间也更早,南安灯会又要跟人合作,规模将会更大。凤宁为南安灯会设计了八十组花灯,吴建军那边可能会提供一二十组花灯,这样差不多就有近百组花灯,规模堪比历年之最,也不知道能不能在年前完成布置。
十月下旬,华灯公司就跟彩灯公园签订了合同,与此同时,公司已经把南安花灯的材料都采购到位了,所以三场灯会,南安灯会今年是最早动工的。
签完南安灯会的合同,凤宁带着谢俊伟乘飞机前往广州签合同。签完合同,谢俊伟留在广州采购物料。凤宁便独自搭飞机前往武汉,跟武汉方面签完合同,等到开始采购材料的时候,她就给家里打电话,让两拨人同时出发,分别赶往广州和武汉。
去广州有黄斌带路,来武汉就全凭他们自己找过来了。好在都不是第一次出门,领队的曾勇出远门的经验丰富,虽然费了一番周折,也还是顺利找到了地方。
毕竟路在嘴边,只要肯开口,就没有找不到的地方。
凤宁到武汉之后,就一直在忙工作,并没有时间去找盛世安。盛世安是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凤宁应该来武汉布置灯会了,自己找过来的,发现他们果然已经到了。
虽然凤宁说不用盛世安帮忙,但他哪里舍得放弃跟凤宁见面的机会,只有有空,他就往公园跑。
凤宁担心耽误他的学习,盛世安说:“我大四了,课其实不多,主要是跟着教授有些实验要做,这是完全不能缺席的。别的时间真不怎么忙。”
凤宁不再反对他来:“那你千万要注意轻重缓急,你自己的事要放在第一位。”
“这是肯定的,放心吧,不会耽误我的学习。”盛世安满口答应。
这次梅香没有跟着去外地布置灯会,她现在是业务员,时值年底,是灯笼销售旺季,公司这么多人,大半年时间生产了大量的灯笼,不这时候销出去,明年就没地方存放了。
这天梅香正在清点出货单,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电视摄制组,正在蓉城拍摄电视剧,急需一批灯笼,问能不能为他们制作一批灯笼。
梅香一听,跟电视剧组合作?就是
她在电视里看到的那种电视剧?她忘记凤宁不在了,脑子一热,满口答应下来:“可以,我们能做!”
第91章
梅香挂完电话, 才意识到问题,凤宁不在,没法给客户量身定制灯笼, 现在大家都在布置灯会, 也没人能去做灯笼。
梅香赶紧去仓库清点了一圈,仓库里灯笼数量和款式都不少。如果这里的灯笼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 直接给对方送过去就行, 但若需要另外再做,就不太可能办到了。
梅香跑去请教凤金宝该怎么办,凤金宝比她还没主意:“那怎么办?你怎么不想清楚就答应了?凤宁不在,大家又都去布置灯会了,没人做啊。要是咱们反悔了,要给他们赔钱吗?”
梅香说:“赔钱倒不至于, 我跟他只是口头约定,没有签合同。但答应了又说不能做,对咱们的信誉可能会有点影响,我去找秦师傅商量一下怎么处理。”
秦师傅听说了这事,说:“这样的机会倒是挺难得的, 要是能做好, 以后别的电视剧组也会来找咱们做灯笼, 咱们又多了个销售渠道。梅香你跑一趟蓉城,带着咱们的灯笼样图去,让对方挑款式。问清楚数量和交货日期,有现货的就拿现货, 要是另外做, 就从我灯组里挑选几个人去给他们做。他们若是需要另外设计款式,那就没了。联系凤总那边, 告诉她这件事,让他们那边抓紧点时间,早点完工回来帮我们。”
梅香从公司存档的灯笼照片中挑选出一些,带着这些照片去了蓉城,根据客户提供的地址找到了剧组。
这是一部古装剧,在蓉城取景拍摄。剧组需要一些灯笼道具装饰片场,需要的款式还不少:普通的照明手提灯笼,宅子和街巷里挂的灯笼,大户人家用的宫灯等。
道具组去采购灯笼的时候,发现市面上的灯笼达不到需求,毕竟除了节庆装饰用的红灯笼,老百姓谁会买传统灯笼来挂家里装饰?没有市场,自然就没必要生产。
剧组的工作人员在在宽窄巷子里悬挂着的宫灯,虽然已经过了两三年,宫灯依旧漂亮,能做这么复杂的宫灯,别的灯笼肯定不在话下。他们辗转打听,终于通过文化局问到了宫灯的来历,把电话拨到了凤宁的公司。
梅香说明了公司目前的情况:“我们就是这么个情况,设计师现在都在外地布置灯展,你们要重新设计款式,我们做不到。但如果采用我们做过的款式,仓库有的,可以直接拿给你们。没有的,我们可以抽出人手来给你们做。当然,数量要是太大,我们现在也做不出来。” ↑返回顶部↑
“我原以为你会记我们的仇,没想到你的度量这么大,是我小人之心了。”吴建军说。
凤宁笑笑:“我当初离开灯笼厂,也不是对你们有意见,只是觉得厂里的制度不公平,太打击人的积极性,所以才走的。你们现在愿意出来,我是很支持的。”
“你说的是对的,大锅饭很难吃,浑水摸鱼的人太多了。”吴建军说,“谢谢你,凤总,希望以后会有更多合作的机会,那我先回去了。”
凤宁没想到,继自己之后,第一个出来单干的人是吴建军,她本以为会是吴昌德,看来吴昌德还是老了,缺乏年轻人的胆色和闯劲了。
今年公司工人多,准备时间也更早,南安灯会又要跟人合作,规模将会更大。凤宁为南安灯会设计了八十组花灯,吴建军那边可能会提供一二十组花灯,这样差不多就有近百组花灯,规模堪比历年之最,也不知道能不能在年前完成布置。
十月下旬,华灯公司就跟彩灯公园签订了合同,与此同时,公司已经把南安花灯的材料都采购到位了,所以三场灯会,南安灯会今年是最早动工的。
签完南安灯会的合同,凤宁带着谢俊伟乘飞机前往广州签合同。签完合同,谢俊伟留在广州采购物料。凤宁便独自搭飞机前往武汉,跟武汉方面签完合同,等到开始采购材料的时候,她就给家里打电话,让两拨人同时出发,分别赶往广州和武汉。
去广州有黄斌带路,来武汉就全凭他们自己找过来了。好在都不是第一次出门,领队的曾勇出远门的经验丰富,虽然费了一番周折,也还是顺利找到了地方。
毕竟路在嘴边,只要肯开口,就没有找不到的地方。
凤宁到武汉之后,就一直在忙工作,并没有时间去找盛世安。盛世安是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凤宁应该来武汉布置灯会了,自己找过来的,发现他们果然已经到了。
虽然凤宁说不用盛世安帮忙,但他哪里舍得放弃跟凤宁见面的机会,只有有空,他就往公园跑。
凤宁担心耽误他的学习,盛世安说:“我大四了,课其实不多,主要是跟着教授有些实验要做,这是完全不能缺席的。别的时间真不怎么忙。”
凤宁不再反对他来:“那你千万要注意轻重缓急,你自己的事要放在第一位。”
“这是肯定的,放心吧,不会耽误我的学习。”盛世安满口答应。
这次梅香没有跟着去外地布置灯会,她现在是业务员,时值年底,是灯笼销售旺季,公司这么多人,大半年时间生产了大量的灯笼,不这时候销出去,明年就没地方存放了。
这天梅香正在清点出货单,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电视摄制组,正在蓉城拍摄电视剧,急需一批灯笼,问能不能为他们制作一批灯笼。
梅香一听,跟电视剧组合作?就是
她在电视里看到的那种电视剧?她忘记凤宁不在了,脑子一热,满口答应下来:“可以,我们能做!”
第91章
梅香挂完电话, 才意识到问题,凤宁不在,没法给客户量身定制灯笼, 现在大家都在布置灯会, 也没人能去做灯笼。
梅香赶紧去仓库清点了一圈,仓库里灯笼数量和款式都不少。如果这里的灯笼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 直接给对方送过去就行, 但若需要另外再做,就不太可能办到了。
梅香跑去请教凤金宝该怎么办,凤金宝比她还没主意:“那怎么办?你怎么不想清楚就答应了?凤宁不在,大家又都去布置灯会了,没人做啊。要是咱们反悔了,要给他们赔钱吗?”
梅香说:“赔钱倒不至于, 我跟他只是口头约定,没有签合同。但答应了又说不能做,对咱们的信誉可能会有点影响,我去找秦师傅商量一下怎么处理。”
秦师傅听说了这事,说:“这样的机会倒是挺难得的, 要是能做好, 以后别的电视剧组也会来找咱们做灯笼, 咱们又多了个销售渠道。梅香你跑一趟蓉城,带着咱们的灯笼样图去,让对方挑款式。问清楚数量和交货日期,有现货的就拿现货, 要是另外做, 就从我灯组里挑选几个人去给他们做。他们若是需要另外设计款式,那就没了。联系凤总那边, 告诉她这件事,让他们那边抓紧点时间,早点完工回来帮我们。”
梅香从公司存档的灯笼照片中挑选出一些,带着这些照片去了蓉城,根据客户提供的地址找到了剧组。
这是一部古装剧,在蓉城取景拍摄。剧组需要一些灯笼道具装饰片场,需要的款式还不少:普通的照明手提灯笼,宅子和街巷里挂的灯笼,大户人家用的宫灯等。
道具组去采购灯笼的时候,发现市面上的灯笼达不到需求,毕竟除了节庆装饰用的红灯笼,老百姓谁会买传统灯笼来挂家里装饰?没有市场,自然就没必要生产。
剧组的工作人员在在宽窄巷子里悬挂着的宫灯,虽然已经过了两三年,宫灯依旧漂亮,能做这么复杂的宫灯,别的灯笼肯定不在话下。他们辗转打听,终于通过文化局问到了宫灯的来历,把电话拨到了凤宁的公司。
梅香说明了公司目前的情况:“我们就是这么个情况,设计师现在都在外地布置灯展,你们要重新设计款式,我们做不到。但如果采用我们做过的款式,仓库有的,可以直接拿给你们。没有的,我们可以抽出人手来给你们做。当然,数量要是太大,我们现在也做不出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