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妇_分卷阅读_151(1 / 3)
大郎虽如进还挂着元帅的名儿,实际已经不管事儿了,军营里的大小事务都扔给了安大牛常六料理,自己当了甩手掌柜,小媳妇儿虽说还不怎么搭理自己,可也不像前些天那样冷冰冰的,至少会指使自己干活了,大郎心里异常满足,认真切着牛肉,这可是小媳妇儿吩咐他干的。
碧青叫成材去街上买了两个陶土的坛子,刷洗干净,把大郎切好的牛肉调料洋葱地瓜等切了块放进坛子里,用泥封上口,架在火上烧。
成材看着新鲜,不禁道:“这样炖肉的法子,从没见过呢。”
碧青侧头看着他:“你这次引路立了功,等回京以后自有封赏。”
成 材却摇摇头:“当初是不得已,家里实在没法儿活儿了,才跟着婆婆逃出去讨生活,如今安定了,就不想再离开家了,婆婆跟我爹娘都在这儿呢,我去太远了,每年 清明都不能到他们坟上烧纸祭奠,实在不孝,这次回来的时候,我就想好了,只要不打仗,我就留在家里,在村子里打鱼也好,在这百越城里做点儿小买卖也好,总 能糊口。”
碧青目光一闪:“若你真不想走了,我倒有个事儿给你,我打算把王记开到百越城来,正缺个大掌柜,你要是愿意的话,不如来帮我,如何?”
成材一愣:“王记?姑娘说的是京城的,王记?”
碧青点点头:“京城的铺子是去年才开的,冀州深州雁门的铺子早些。
举凡京城里的混嚼谷的谁不知道王记啊,那可是大齐最全的铺子,要是想找什么找不着,去王记一准能找着,就算没有,跟伙计说一声,没几天也会给你找来,而且,绝对比你想要的还要好。
天天从城门的牛车,装着满车货的,有一半都是王记的,自己摆摊子的时候天天都能看见,车头上插着个小旗子,只要看见旗子上的王字,就都知道是王记的货,无论那些巡街的衙差还是街上的地痞,没有一个敢上前找麻烦的。
自己当时还纳闷呢,偷着跟看城门的老兵扫听了扫听,那老兵磕打了几下手里的旱烟道:“王记可不是别的那些奸商,人东家人性好,是位活菩萨,深州闹灾知不知道?”
成材点头:“自然知道,闹了好几年,听说赤地千里,饿死的人不知有多少,不过,听说现在好了,有深水井,还开了渠,一年能收两岔庄稼,还有桃林,日子越来越好过了。”
老兵:“深州的深水井就是人王记东家掏银子打的,深州老百姓种的第一茬青苗,也都是王记捐的,这可是整个深州啊,你算算得多少银子,要是你舍得不?”
成材咂了咂舌头,摇头:“要是我有这么多银子,可舍不得。”
老 兵:“人王记就舍得,佛爷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你算算人王记的东家这是救了多少条人命,更何况,王记虽做的大买卖,却最是公道,这人心都是肉长的, 这样的买卖家,谁上去找麻烦,不得掂量掂量,对不对得住自己的良心,我跟我那孙子说了,以后啥都别干,等明年王记招伙计的时候,就去试试,进了王记,这一 辈子的饭碗都有了,要是能熬上个管事,就算熬出来了,王记的管事不拿工钱,拿的是分红,听见说王记分红一年有几百两呢,我这看城门起早贪黑的干一辈子,也 挣不来这么些银子啊,要是我孙子出息,我这把老骨头也能跟着享几年清福。”
成材如今还记得老兵当时的神情,觉得孙子进王记,比干什么都强,成材自己也动过去王记当伙计的念头,后来赶上婆婆生病就耽搁了,却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成了王记的大掌柜,老兵嘴里的活菩萨就是自己万分熟悉的姑娘。
成材激动地脸都红了,却仍有些不信自己的好运:“姑,姑娘,就是王记的东家?”
碧 青笑着点点头:“是啊,一开始就想开个铺子卖桃子,后来倒越折腾越大了,岭南物产丰富,只可惜距离京城太远,以至于南北不能通达,你看这漫山遍野的鲜果, 吃不了就任由烂在树上,老百姓都不当东西,若是运回京城,可是稀罕货了,虽要走两个月的水路,也是值的,只要南北的商路打通,以后在岭南见着京城的东西, 也不算稀奇。”
成材扑通跪在地:“,=蒙姑娘抬举,成材情愿在王记当个伙计打杂,可掌柜的成材恐担当不起。”
碧青扶起他来:“不用跪,不用跪,咱们王记的掌柜不论出身,只论本事,百越城的铺子交给你,一年后我要看到利润,若是亏钱可不行。”
这买卖用屁,股想也知道亏不了,这倒蹬南北货的小商人,还能赚个盆满钵满呢,更何况,王记的商船。
小海拍了成材一下:“以后你去了武陵源就知道了,我们王记的掌柜什么样儿的都有,进了王记就是一家人,不用跪来跪去的。”
说着,眼睛盯着火上的陶土坛子:“姐,这肉熟了吧,我都闻见香味儿了。”
碧青笑了:“熟了。”
小海跟陆超一听就要上手。
碧青忙道:“小心,烫。”
叫他们垫着布把坛子抬下来,用木槌敲开坛口的封泥,顿时满院牛肉香,小海跟陆超同时咽了口口水,急忙倒进一早预备好的大盆里,小海馋的不行,伸手捏了一块塞进嘴里,烫的直吸气,也不舍得往外吐。
碧青摇摇头:“看烫坏了舌头,哪至于这么等不及呢。”去那边儿把碗筷拿过来,大勺舀了一勺肉,刚装进碗里,就见崔九走了进来。
碧青招呼他:“过来吃饭了。”
崔九哼了一声:“你这见钱眼开的丫头做的饭,爷不吃,大郎跟我喝酒去。”说着,不由分说拖着大郎走了。 ↑返回顶部↑
碧青叫成材去街上买了两个陶土的坛子,刷洗干净,把大郎切好的牛肉调料洋葱地瓜等切了块放进坛子里,用泥封上口,架在火上烧。
成材看着新鲜,不禁道:“这样炖肉的法子,从没见过呢。”
碧青侧头看着他:“你这次引路立了功,等回京以后自有封赏。”
成 材却摇摇头:“当初是不得已,家里实在没法儿活儿了,才跟着婆婆逃出去讨生活,如今安定了,就不想再离开家了,婆婆跟我爹娘都在这儿呢,我去太远了,每年 清明都不能到他们坟上烧纸祭奠,实在不孝,这次回来的时候,我就想好了,只要不打仗,我就留在家里,在村子里打鱼也好,在这百越城里做点儿小买卖也好,总 能糊口。”
碧青目光一闪:“若你真不想走了,我倒有个事儿给你,我打算把王记开到百越城来,正缺个大掌柜,你要是愿意的话,不如来帮我,如何?”
成材一愣:“王记?姑娘说的是京城的,王记?”
碧青点点头:“京城的铺子是去年才开的,冀州深州雁门的铺子早些。
举凡京城里的混嚼谷的谁不知道王记啊,那可是大齐最全的铺子,要是想找什么找不着,去王记一准能找着,就算没有,跟伙计说一声,没几天也会给你找来,而且,绝对比你想要的还要好。
天天从城门的牛车,装着满车货的,有一半都是王记的,自己摆摊子的时候天天都能看见,车头上插着个小旗子,只要看见旗子上的王字,就都知道是王记的货,无论那些巡街的衙差还是街上的地痞,没有一个敢上前找麻烦的。
自己当时还纳闷呢,偷着跟看城门的老兵扫听了扫听,那老兵磕打了几下手里的旱烟道:“王记可不是别的那些奸商,人东家人性好,是位活菩萨,深州闹灾知不知道?”
成材点头:“自然知道,闹了好几年,听说赤地千里,饿死的人不知有多少,不过,听说现在好了,有深水井,还开了渠,一年能收两岔庄稼,还有桃林,日子越来越好过了。”
老兵:“深州的深水井就是人王记东家掏银子打的,深州老百姓种的第一茬青苗,也都是王记捐的,这可是整个深州啊,你算算得多少银子,要是你舍得不?”
成材咂了咂舌头,摇头:“要是我有这么多银子,可舍不得。”
老 兵:“人王记就舍得,佛爷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你算算人王记的东家这是救了多少条人命,更何况,王记虽做的大买卖,却最是公道,这人心都是肉长的, 这样的买卖家,谁上去找麻烦,不得掂量掂量,对不对得住自己的良心,我跟我那孙子说了,以后啥都别干,等明年王记招伙计的时候,就去试试,进了王记,这一 辈子的饭碗都有了,要是能熬上个管事,就算熬出来了,王记的管事不拿工钱,拿的是分红,听见说王记分红一年有几百两呢,我这看城门起早贪黑的干一辈子,也 挣不来这么些银子啊,要是我孙子出息,我这把老骨头也能跟着享几年清福。”
成材如今还记得老兵当时的神情,觉得孙子进王记,比干什么都强,成材自己也动过去王记当伙计的念头,后来赶上婆婆生病就耽搁了,却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成了王记的大掌柜,老兵嘴里的活菩萨就是自己万分熟悉的姑娘。
成材激动地脸都红了,却仍有些不信自己的好运:“姑,姑娘,就是王记的东家?”
碧 青笑着点点头:“是啊,一开始就想开个铺子卖桃子,后来倒越折腾越大了,岭南物产丰富,只可惜距离京城太远,以至于南北不能通达,你看这漫山遍野的鲜果, 吃不了就任由烂在树上,老百姓都不当东西,若是运回京城,可是稀罕货了,虽要走两个月的水路,也是值的,只要南北的商路打通,以后在岭南见着京城的东西, 也不算稀奇。”
成材扑通跪在地:“,=蒙姑娘抬举,成材情愿在王记当个伙计打杂,可掌柜的成材恐担当不起。”
碧青扶起他来:“不用跪,不用跪,咱们王记的掌柜不论出身,只论本事,百越城的铺子交给你,一年后我要看到利润,若是亏钱可不行。”
这买卖用屁,股想也知道亏不了,这倒蹬南北货的小商人,还能赚个盆满钵满呢,更何况,王记的商船。
小海拍了成材一下:“以后你去了武陵源就知道了,我们王记的掌柜什么样儿的都有,进了王记就是一家人,不用跪来跪去的。”
说着,眼睛盯着火上的陶土坛子:“姐,这肉熟了吧,我都闻见香味儿了。”
碧青笑了:“熟了。”
小海跟陆超一听就要上手。
碧青忙道:“小心,烫。”
叫他们垫着布把坛子抬下来,用木槌敲开坛口的封泥,顿时满院牛肉香,小海跟陆超同时咽了口口水,急忙倒进一早预备好的大盆里,小海馋的不行,伸手捏了一块塞进嘴里,烫的直吸气,也不舍得往外吐。
碧青摇摇头:“看烫坏了舌头,哪至于这么等不及呢。”去那边儿把碗筷拿过来,大勺舀了一勺肉,刚装进碗里,就见崔九走了进来。
碧青招呼他:“过来吃饭了。”
崔九哼了一声:“你这见钱眼开的丫头做的饭,爷不吃,大郎跟我喝酒去。”说着,不由分说拖着大郎走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