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京城都蹭我瓜吃 第145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吏部尚书已经预见因为化肥而产生的种种调动,估摸着未来几十年整个朝堂的官职任免、调动、升迁都会很频繁。
  礼部本该是最不会被殃及的部门,但礼部尚书提前预见可能要办的丰收祭。
  武将们的想法要简单一些:楚婳能给他们提供更省力更强力的兵器,更多的粮食,更有效的药物,让他们减少后顾之忧,好人啊!
  文武百官思来想去,翻来覆去,最终得出一条结论:小姑娘年纪轻轻的,就适合拉来当官,为国奉献!
  太年轻?年轻好啊!年轻就能多为大盛奉献几十年!
  百官们自发地给皇帝递奏折,文官的折子婉转一些,武将的折子简洁一些,不管是谁送来的,折子只有一个中心思想:皇上啊,让楚婳早点当官吧。
  皇帝:“……”
  他的吐槽欲绷不住了,对着锦衣卫指挥使林友就是一顿吐槽:“朕怀疑他们就是看不得楚婳研究出一个东西,让他们一群人忙得团团转,结果自己一个人在旁边清闲。”
  林友心说:人楚婳也不清闲啊,晚课不上,美人不看,眼瞅着就瘦了两斤。
  皇帝又说:“是朕不想早点招她入朝堂吗?是朕不想让她早点为大盛干活吗?是太师太傅不肯放人啊!”
  就你们知道委屈啊?朕还委屈呢!
  林友等了等,没听到下文,便附和了一句:“皇上,太师和太傅为什么不让楚婳通过世家和官员举荐入朝?”
  如果是举荐入朝,根本不需要再等五年,立马就能走马上任开始干活。
  文武百官递折子的意思,也是想让楚婳走这个路子。
  皇帝连翻几本奏折都是让楚婳当官的,赶紧丢一边去,眼不见为净,头疼地捏捏眉心。
  “女子入朝本就有诸多争议,举荐入朝会被百姓认为是走后门,身上有再多功劳也会被认定是旁人的功劳加诸在她身上,科举就不一样了。”
  “在百姓的眼中,科举是一种比较公平的方式,她能从那么多考生之中脱颖而出,自有其能力,身上的争议总会少一些。”
  林友打从心底觉得这事不靠谱,科举同样有作弊,有泄题。
  百姓要是不信任一个人,不管通过什么手段入朝当官都不会信任,除非她能在后续的时间里通过政绩和事实向所有人证明。
  可,楚婳又不缺能力和政绩。
  要是把她做出的那些贡献挑能公开的部分进行说明,起码能捞一个四品官当。
  此时此刻,看到有能力有靠山的楚婳要想入朝为官,过程竟如此曲折,便是皇帝都忍不住叹气。
  罢了,还是先把女子科举的事给办了吧。
  翌日起,早朝就开始讨论女子科举。
  过去百官对此的态度十分暧昧,不是反对就是中立扯皮。
  如今虽然还有个别官员反对,但态度早已不像过去那么坚决,声音也没那么大了,只因为他们清楚这一政策是在为谁铺路。
  一项新政策的面世永远得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和扯皮,不会太快开始实行。
  皇帝本以为这事起码得提个两三年,正好让楚婳赶上第一届女子科举,没想到这事还能有个奇怪的进展。
  萝卜从播种到收获一般需要两到三个月,楚婳的化肥是中途拿出来的,户部和司农寺赶紧安排下去,还搞了很多对照实验组。
  实验的化肥不够用了,就派人一麻袋一麻袋地从楚婳的实验室运。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