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决战战场(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从后勤保障的角度出,这无疑是天大的灾难。
  在进军大西洋之前,共和国海军将亭可马里当成物资转运中心,即从共和国出的船队将物资运到这里,再由分别前往海湾、红海与东非的船队将物资运走,以此来提高船队的运输效率这么做也能采用区域护航战术来提高护航效率。进军大西洋之后,这种分段运输方法就不管用了。共和国海军有两个选择,一是将物资转运中心转移到索科特拉岛、二是在亭可马里到非洲的航线上设置新的物资转运中心。显然。这两个办法都有问题,前者会导致航线延长,降低运输效率,后者则需要巨大的投入,降低后勤保障效率。因为没有最佳选择,所以共和国海军没有改变运输方式,而是通过增设航线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即专门设立一条从亭可马里直通福尔斯湾的航线。这么做的问题也一样。会降低运输效率,投入更多的运输船只。
  受此影响,在大西洋上作战的3支战斗舰队所需要的补给舰队的数量不是6支、也不是口支,而是口支,即便将补给舰队的活动中心设在拉各斯,将补给舰队的数量减少到6支,也需要补充旧多支运输船队为补给舰队服务。
  也就是说,跟随作战舰队到达大西洋的6支补给舰队只是个开始。
  明白这一点之后,也就不难明白,海军为什么只相大西洋派遣了3支作战舰队,而且明确要求在击败美军舰队之前不得参与对地支援行动。
  事实上,共和国海军是幸运的。
  不管怎么说,在这3支作战舰队中,所有战舰都具有无限巡航能力,而且都是崭新的战舰,不但战斗力强大,持续作战能力也过了其他舰队。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这3支作战舰队的战斗力。按识后的说法。在进军大西洋的时候,其和国海军耍了个小聪明。把世界上最强大的3支作战舰队派了过去。也就是说,表面上看,这只是3支作战舰队,实际战斗力却远远过了账面数据。
  拿第刀航空舰队来说,编在这支舰队里的瞰“重庆”级航母都是在。月之后服役的,其中3艘在四年。月陆续服役,另外2艘在耀年的7月份陆续服役,全是最新的航母。与之前2个批次的“重庆”级相比。后2个批次都有所改进,第三批次增强了末段防御系统。并且加厚了甲板装甲主要就是抵抗集束子母弹,而第四批次则通过采用单位输出功率更大的新式反应堆,在没有增加反应堆数量的情况下,拥有了更加强大的电力系统,也就因此成为了第一种装备“梅杜沙”防御系统的航母。虽然受基本条件限制,即动力系统的输出功率仍然非常有限,航母上的“梅杜沙”系统是巡洋舰版的改进型,拦截性能比主力舰型差了不少,但是作为一种刑时代的战舰防御系统,有没有的差别要与有了之后的差别更加明显。从某种意义上讲,把“梅杜沙”装到“重庆”级航母上,不但是非常大胆的尝试,还催生新一代航空作战平台为海军航空兵迎来了新生。当然,从战术角度讲,这种改进的直接好处就是让航母获得了与主力舰一同行动的能力。比较可惜的是,第丑航空舰队里面只有搬装备了“梅杜沙”系统的母。另外3艘都没有该系统,仍然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绝对拦截能力。
  当然,真正的主角还是2支主力舰队里的旧艘“汉”级主力舰。
  作为共和国海军在大战期间建造得最多的一级主力舰,“汉”级总共建造了的艘前面弘艘属于共和国海军,且均在幼年底之前建成,最后4艘是应阿根廷要求,由共和国海军采购,在建成服役半年之后转交给阿根廷海军,均在猛2年之后建成。且都在战后以低价处理销售给阿根廷,虽然这些战舰大都在2年之内陆续服役,但是受几次由主力舰主导的海战影响,分7个批次建造的坠艘“汉”级总共有4种型号,其中最后冰旧艘属于终极改进型号。海军内部往往将其称为“苗”级第六批次的第一艘就是“苗”号。与最初建造的旧艘“汉”级相比。第四个型号的最大改进之处就是选用了最新一代咄千克级电磁炮。按照共和国海军公布的技术标准。这种在田年底才研制成功的新式电磁炮的主要改进之处就是采用强制冷却方式,配合更加强大的电力系统,将最大射由每分钟刃提高到了每分钟的,或者在最渺内投射刃枚炮弹。这就意味着,与最初的“汉”级相比,第四个型号的火力投射强度提高倍,相当于将打击能力提高倍,除了能够以相同的方式打击2倍的目标之外,还可以选择在同样的时间内将打击强度提倍。以提高打击力度。
  这个小小的改进,让主力舰队的战斗力有了实质性的改变。
  因为美国海军的主力舰仍然是“长岛”级,更加强大的“罗德岛”级要到脸年下半年才能建成服役,而且后面豆艘“长岛”级与最出8艘没有本质上的改变,即主炮的性能指标完全一样,所以考虑到“长岛”级在中途岛海战中的实际表现,特别是双方在防御能力上的差距,完全有理由相信,美国海军4支主力舰队的战斗力不舰队比第引主力舰队与第飞主力舰队高多少,甚至比不上这两支主力舰队。即便在航空舰队方面,因为小卫的第一种改进型号,即小驰最初的称为逻已经量产,而且最先装备的就是跟随第刀航空舰队行动的第视载航空队下设6个航空联队,拥有各类作战飞机近千架,是共和国海军中规模最大的航空队之一,而跟随第丑航空舰队作战的只有个航空联队,另,航空联队被派往中东战场,参加争夺制空权的战斗,所以美国海军航空舰队的战斗力也比不上共和国海军。
  正是如此,美国海军才在月初向佛得角群岛增派了2个战术航空队。将部署在该地区的战术航空兵的规模由四架增加到了刃田架。仅仅数日之后,即共和国海军舰队从福尔斯湾开往拉各斯的时候,美国海军做出了向前线派勉座海上基地的决定。算上这些海上基地上的航空兵,美军投入的作战飞机的数量过了旦凹架。随后,在共和国海军与陆军采取行动之后,美军都会采取对应的行动。月底的时候,部署在大西洋中部的美军海上基地已经增加到7座当时美国海军总共就只有8座海上基地,另外一座在东地中海。舰队则达到了6支剩余的2支航空舰队也在东地中海,投入的作战飞机数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凹口架其中光是战斗机就有四架之多。
  如此巨大的投入,几乎塞满了佛的角群岛西北方向上方圆如千米内的整片海域。当然,这还没有算上美军投入的潜艇,如果把当时正在佛得角群岛以南海域活动的潜艇算上,美军几乎投入了全部海军力量的八成。毫无疑问,如此巨大的投入,足以说明美军对胜利的渴望程度。
  问题是,共和国海军也同样渴望取得胜利。
  按照前面的介绍,对共和国海军来说,这也是一次不能失败的战斗。设想一下,如果共和国海军输掉了这场海战,等于将西非战场上的力万陆军暴露在了美国海军主力舰的炮口之下,还等于输掉了整个南大西洋。到时候,美国海军有很多选择,比如南下扫荡福尔斯湾,堵住共和国海军进入大西洋的通道,还可弈旬书晒细凹曰迅姗不一样的体蛤点击阿根偻,让其和国在南美洲唯的明国变成废举美国海军最有可能做的就是派遣舰队从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再向西前往澳大利亚,拯救摇摇欲坠的西南太平洋战区。到了这一步,共和国海军毫无选择,只能让整在东太平洋上活动的3毒战斗舰队全赶往麦哲伦海峡,由此进入南大西洋,力求再次与美军决战。即便不考虑美军有没有胆量再次决战,就算没有,美军舰队也会退守地中海。准确的说。是去地中海支持中东战场上的西约集团联军。打到这一步,共和国海军仍然非常被动,只能向中东战场增兵,而且在没有办法直接打击美军舰队削情况下,用更大的代价来换取中东战场上的胜利。对美军来说。局面却比较有利,即可以趁此机会大做文章,就算不能拉欧洲下水。也能在中东战场上顶住共和国的战略进攻。毫无疑问,久攻不下的话,战争将再次陷入僵局,美国将获得梦寐以求的时间。
  面对美军的巨大投入,共和国海军要想取胜,也只能增加投入。
  钥初,在加快部署海上基地的同时,共和国海军做出了一个非常重大的决定,将正在印度洋上活动的第山主力舰队与第昭主力舰队派往大西洋,加强第六舰队指在南大西洋上活动的舰队的实力。
  万幸的是,这2支航达到沁节的舰队只需要4天就能跑完口四千米的航程,从非洲大陆的一端绕到另外一端。可以说,如此高的航、而且是持续航行度,赋予了共和国海军更多的战术选择。正是如此,战后很多人都认为,共和国海军有意没有一次性投入全部力量,而是要借此试探美国海军,并且根据美国海军的反应来做出战术调整,因此共和国海军想在几个战场上同时取胜。当然,这种说法的理由并不充分。从动机来看。因为在共和国当局制订的战争计戈中,海军夺取了制海权之后,西非战场上的陆军才会北上,要等到陆军攻占了摩洛哥之后,中东战场上的局面才会出现重大转变,所以共和国海军不大可能指望同时在几个战场上取胜。再从战术层面上看,从中东战场方向上撤走2支主力舰队,对该地区的作战行动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要知道。第引主力舰队与第妈主力舰队都是以“汉”级主力舰为核心的舰队。战斗力并不差,狭舰队的炮火投送能力相当于旧个陆军的炮兵旅,而且在打击某些坚固目标的时候。战舰上的哟千克级与啊千克级电磁炮具有陆军的劲千克级电磁炮所不具有的强大威力。
  此举足以说明,共和国当局做出了孤注一掷的决策。
  道理很简单,只要打赢海战。陆军就能顺利进军摩洛哥,海军也能从佛得角群岛北上前往直布罗陀海峡。与陆军联手封锁这条至关重要的海峡,让中东战场上的西约集团联军不战自败。如果结果相反,那么共和国输掉的就不仅仅是大西洋上的一场海战,而是西半球战场上的主动权。
  显然,换个角度。美国当局在更早的时候就做出了同样的战略决策。
  更重要的是,美国海军作战舰队的航行度并不慢,航空舰队也能以刃节的度持续航行,而从东地中海到佛得角群岛海域的航程仅仅只有功多海里,在东地中海上活动的?支航空舰队只需要2天多就能到达佛得角群岛海域。
  到2月中旬的时候,双方在以佛得角群岛为中心的海域上投入了支作战舰队。
  如果算上双方海上基地的模块船,还有潜艇、两栖战舰、补给舰、运输船等等,在这片面积不到助万平方千米的海域里,集中了大约助艘、总排水量过!亿吨的各式各样的舰船,相当于每强口平方千米的海域内就艘舰船,而强。平方千米不过就是半径刃多千米的圆面。由此可见,双方投入的舰船的密度之大。不但远远过了之前的所有海战。还达到了非常惊人的地步,甚至可以说,这么多的舰船拥挤在一起。任何战术都难以获得足够的施展空间。
  事实匕,兵力密度最大的不是舰船,还是作战飞机。
  要知道,到2月中旬的时候,双方投入的各类作战飞机过了刃刀架,相当于每万平方千米内有刃架作战飞机,如果将这些作战飞机平均分布,间隔距离仅有力千米。即便算上大陆上空的作战空间,作战飞机的平均分布密度也达到了每万平方千米力架左右,远远过了其他任何一处战场。比如在中东战场上,双方航空兵的兵力密度就在每万平方千摇以内,而合理的数据是每万平方千米弥。
  说得不好听一点,如果不是双方都对胜利抱有希望,而且是很大的希望,如此巨大的兵力密度足以使这场海上决战失去意义。
  根据战后公布的一些资料,在这场战役爆之前,共和国总参谋部就向统帅部提交了一份应急战争计划。明确提到,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引爆无人潜航器携带的战术核弹头摧毁附近海域内的所有敌舰船。当然,这里提到的不是第五代战术核武器,而是当量在2万吨以内的增强型裂变弹。从理论上计算”枚2万吨级的战术核弹头能够摧毁方圆田千米范围内的所有舰船,包括海面下的潜艇,要对付整个战场上的美军舰队,最多只要劝枚战术核卑头。毫无疑问,共和国的军火库里肯定不缺少劝枚战术核弹头,而共和国海军拥有的长航时无人潜航器的数量也不会在旦。具以下。
  虽然没有找到直接证据,但是有理由相信,美国也有类似的计利。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