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美食征服娱乐圈 第94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内酯豆腐切成可以穿针的细丝入清水,从早上就开始熬制的鸡汤终于到了发挥作用的时刻,而青菜,鸡丝,木耳同样切成了针尖细丝。
  推勺打芡,打圈装碗,这是淮扬菜的极致,也是刀工的极致。
  这一道文思豆腐,两人出菜的时间又是相差不离。
  比起五味子蒸大黄鱼,还有爆双片是同样的食材。
  可这道文思豆腐羹,洛樱与罗庸又做出了些许的不同来。
  丝丝缕缕的豆腐汤羹漫游在小小的汤碗之中,两勺就能喝了个干净。
  鲜香可口,清透至极,口味虽淡,但并非无味,鸡汤与豆腐丝恰到好处的完美交融,每喝一口都是无尽清醇。
  只是在食材上,除了豆腐之外,两人有着很大的不同。
  罗庸所做的文思豆腐羹,乃是传统的淮扬食材,金华火腿,冬笋,木耳。
  洛樱所做的文思豆腐羹,除了豆腐之外,用的却是鸡丝,青菜,木耳。
  比起罗庸的,洛樱所用的食材反而有些平平无奇了。
  专家评审们沉吟着,这上午的最后一道菜品又该如何评定?
  “论口味不相上下,论食材,洛樱以平常食材做出来这般滋味,更胜一筹。”
  “但这话说得不对了,食材都是自己挑的,洛樱如果同样选火腿冬笋,也许做的更好。”
  两位专家评审之间争论了起来。
  “洛家菜的文思豆腐羹,从前食材以什么为主?”有人提出了问题。
  有专家翻找着记录,“洛亭掌厨阶段,洛家楼的文思豆腐羹以时令为基准,千人千味。”
  “根据四季不同,冬季为冬笋,金华火腿,自制豆腐,春季为春笋,金华火腿,时令春菜,夏秋季节是鸡丝,青菜,木耳或香菇。”
  听着这位评审的话,在场的人点着头,这么看来,这一局谁胜胜负已经十分清楚。
  以时令为食,这是自古以来华人的智慧与习惯。
  即便在如今这个温室大棚,反季水果遍地的时代,冬日里也能吃到各类夏日时蔬,但依据天时,在阳光雨水滋润下的自然食材,也更符合人们的味蕾。
  罗庸以金华火腿,冬笋为材料。可如今是盛夏时节,火腿保存不易,冬笋不见踪影,这道文思豆腐羹中用的也是泡发的冬笋。
  食材虽然名贵,增了一份醇鲜,但相比之下,已然落了下乘。
  “四时之味,食材本味,这是洛家菜的道,罗庸跟了洛亭这么多年,本心离得越来越远了,反倒是洛樱,了不起啊,洛家菜后继有人。”
  程老爷子缓缓说着。
  这一上午的四道菜,五味子蒸大黄鱼,爆双片算得上不相上下,樱桃肉与这文思豆腐羹,洛樱都胜了不止一筹。
  这不只是在年龄,功底,口味,菜品上,更多的是在于“掌厨之道”,以及对于洛家菜的呈现,理解,展示。
  “下午两道自选菜,希望小姑娘不要砸了。”研究员周老师说着。
  一上午,足够某些人心中的天平推移,谁更适合这个传承人,谁更懂洛家菜已然不言而喻。
  四道菜上完,酒店内的工作人员送来了午餐,全封闭考核,考核期间不允许离开现场,每人四菜一汤的标准,菜色极好。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