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嫌弃的童养媳是锦鲤(穿书) 第37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杨五说完,赶着牛车就走,也不管沈婆子和沈老头背后幽怨怨恨的目光。
  杨五是在谷场上面说这话的,全村人便也知道,杨五和沈临的关系好了,以前沈临是孤孤伶仃的一个人,这和杨五好了之后,往后倒是有了势力了,就算沈临再怎么穷,旁人还是要忌惮沈临几分的。
  原本,沈临拉完了玉米,是可以回到谷场去搓玉米的,但是沈临能够想到自己下午把牛车给了沈临,祖父祖母定然是不会善罢甘休,索性躲出去。
  沈临拉完玉米,回到家中,叫上苏晚和沈丫丫去了县城里面。
  沈临把家里的大门和后门都锁上,沈家的院子和围墙都盖的严严实实,把门锁上了以后是绝对进不来的。
  沈氏屋子的门也被锁的紧紧的,沈临还把家里养的大狗拉到了沈氏的房门口,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了。
  沈氏告诉沈临和苏晚也不用为她担心,放心去便是,认识了沈老头和沈婆子这么多年,沈氏虽然没有学会攻击,但是早已学会自保,是不会让自己受到伤害的。
  这是沈临第一次这样躲着沈老头沈婆子,以前他对沈老头和沈婆子都是很恭敬的。
  沈临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想到要去县城。
  大概是杨五哥昨日描述的县城的钱好赚引起了他的好奇心吧。
  他拉完玉米回去,洗了把脸,就问了沈丫丫和苏晚要不要一起去一趟县城。
  自从父亲去世之后,沈临无事是绝对不会去县城的,去县城在他眼里就是一种消遣,而他,最是没有消遣的资格。
  父亲不在了,家里的地没有人种,祖父祖母跟前缺了一个儿子尽孝,他得把这些全都担当起来。
  这两年,他用尽全力种地,但是依旧收入微薄。
  他用尽全力孝敬祖父祖母,常常帮着祖父祖母大伯家干这干那,但是在祖父祖母眼里他依然不孝,大伯家吃好的的时候从来没有叫过他。
  沈临意识到了,自己坚持的方向,似乎是不对。
  走在去县城的路上,沈临和苏晚聊了聊,他说他也想像杨五一样,冬天出来县城里做些活计。
  在村子里面,虽然大家伙都也不富裕,但是大家也少有出去做小买卖或者是做工的。
  当今这世道,士农工商,除了当官,便是要数种地的人的身份最高了,出去做工还是做买卖,都是低贱的活计,村里人才不会出去看人脸色做工,才不会去投机取巧。
  眼下听沈临的想法有了变化,苏晚很是赞成,苏晚记得,书里后来的沈临是做了倒卖瓷器的布匹的商行。
  苏晚倒是对其中的门道不是太懂,沈临是负责挣银子,而她是打理家中的,不知道此时的沈临会不会找到和前世一样的门道。
  沈临又对苏晚说:“这些日子,你花了太多的钱在我家里……”
  还没有等沈临把话说完,苏晚便道:“沈临大哥,虽然你也没有为我花出去那七两银子,但是你愿意的这份恩情就已经很珍贵了。”
  沈临依旧往下说:“你有几两的傍身银子也不容易,总是这样给我家里花下去,迟早是会没有,你以后就不要这样花了,你若是不同意,我便给你我家的三亩地作为回报。”
  苏晚应了一声“哦”,苏晚知道沈临不愿意欠她的,所以便应了下来,免得沈临觉得亏欠。
  沈临、苏晚和沈丫丫来到了县城,沈临掏出六文钱给了苏晚:“来了县城,你和丫丫也买个零嘴儿,你也别嫌少。”
  苏晚也不客气,接过沈临的六文钱,和沈丫丫去了青云县上卖小吃的那条街上。
  沈临则是去了东街,东街都是卖些家具、盘碗、字画的地方,东街离王洛生和段景天读书的松山书院倒是不远,沈临两年以前也在这里读过书,和段景天王洛生做过同窗。
  青云县段府。
  苏晚离开了沈家之后,段景天后来才知道苏晚离开了自己家之后竟然晕倒在了路上,还欠了医馆的银子,王家因此和苏晚撇清了关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